
你的位置:足球大小球玩法的规则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8:59 点击次数:60
文 | 林克
这个春节档,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毫无疑问是大众关注的焦点。据网络数据平台,截至2月8日18时39分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票房(含预售)突破80亿元,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80亿元的影片。
虽改编自传统神话,但电影抓住了当下的社会情绪,成为一部全民都在讨论的现象级的作品。电影里,无论是主角,还是配角,讨论热度都居高不下,观众也乐此不疲地分析电影里的种种细节。
一直以来,哪吒和孙悟空的形象在文艺作品中被广泛采用。由孙悟空的故事改编而来的真人电影,有大话西游系列、《西游降魔篇》《悟空传》等,改编的动画电影从早期的《大闹天宫》到2015年的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,还有现象级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等等。可以看到,“大圣”每次出现在人们面前,都能引发不小的讨论,哪吒虽未被改编成游戏作品,但却依旧是影视剧改编的大热门。
1979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、颇具中国水墨画风格的《哪吒闹海》在观众中有着较高的口碑,特别是哪吒“剔骨还父”的悲怆画面,赋予了这一人物独属的“反父权”的精神内核,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积累了一批粉丝。
另一部则是不少年轻观众熟悉的、2003年在央视播出的《哪吒传奇》,几乎很多“90后”都能来上一句耳熟能详的主题曲“说一段神话,话说那么一家,这家夫妻俩,生了个怪娃娃”,这首主题曲和热门动画片《西游记》的“白龙马,蹄儿朝西,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”同样让人印象深刻。
这两部作品也让哪吒和孙悟空一样,拥有了深厚的观众基础。只不过,彻底引爆全网讨论的还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这两部票房过百亿的动画电影。此时的哪吒,在观众心目中是一个“反叛”的代表,是一个正面形象。
但如果要追溯起来,哪吒形象也因时代的变化经历不同的流变。哪吒出自《封神演义》,而成书于明代的《封神演义》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,按照现在的尺度来看,不免有些血腥和暴力。有了这样的底色,《封神演义》里的哪吒是一个杀掉敖丙的“浑小子”形象,性格甚至有些残忍,在藕粉重塑肉身之后,成为一个单纯的“战斗机器”,形象没有现在看到的那么正面。
在《西游记》里,哪吒已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,是天庭的降妖神将之一,也是一个忠诚的战神,奉命讨伐孙悟空,此时的哪吒早已和《封神演义》里的哪吒形象完全不同。
到了《哪吒闹海》,创作者突出了哪吒的“反父权”形象,哪吒也由一个残忍的“浑小子”成为了当下观众看到的“少年英雄”,这个形象在后来的改编中也影响颇深。
如今,在“哪吒系列”里,新的创作者将哪吒改编成为“新魔童”,他只是性格顽劣,父子之间并无矛盾,反倒兄友弟恭、家庭和睦,故事的主要矛盾也是哪吒与“魔童”命运、与“无量仙翁”的矛盾。创作者避开了“反父权”,赋予了哪吒“反抗命运”的内核,哪吒最终成为一个能够喊出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“是人是妖我说了算”的“反叛”代表。
有意思的是,有观众指出了这里的微妙变化:这个版本的哪吒有一种大圣的味道,观众是以喜欢孙悟空的方式喜欢这个版本的哪吒。当然,这也侧面说明了孙悟空和哪吒在影视剧改编中经久不衰的原因,两个角色都是因为“反叛”,而深受观众喜爱。
文字:林克
图片:微博 @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、豆瓣网
朗诵:王茜
责编:邢妍妍
编辑:吴亚琦